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我认识的陈复礼大师

2018-10-15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蔡焕松 责编:张双双

陈复礼.jpg

陈复礼

我认识的陈复礼大师 

 ● 蔡焕松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广东省饶平县下乡当知青,一次偶然机会,用手表换了一台二手的海鸥4B相机,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其时很难找到学习资料,偶然从朋友处看到香港带来的《摄影画报》,第一次知道了陈复礼先生的名字。

随着对摄影的不断了解,我也知道了很多有关陈复礼先生的资讯。1976年我调回汕头地区文化局图片社从事摄影工作,得知陈复礼先生是潮汕人并经常回家乡与汕头摄影界人士接触交流,顿生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当面向他请教。

1979年,汕头市摄影家协会(当时叫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汕头支会)成立,我是创会理事,协会邀请陈复礼先生出任汕头市摄协名誉主席,也圆了我见到他的愿望。如今40年过去了,有两件事依旧让我难以忘怀。一件事是当年会员会费是几块钱,陈复礼先生却拿出1000元港币交会费,大家都说他不用交会费,他却说你们不承认我是会员吗?还有一件事是协会有人拿自己的作品让陈先生提意见,陈先生看了后说,你的作品是上班时间拍的,所以不出彩。事后,我有幸陪着陈先生凌晨拍摄海边题材,才悟出陈先生关于上班时间拍照片的委婉批评。当年我是一个20多岁的摄影界无名小辈,陈先生每次来汕头总有一大帮人围着他,自然也不可能注意到我,但他还是记住了我是小蔡。

1984年,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搜集了不少资料,认真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撰写了近万字的《礼赞自然 人化自然——试析亚当斯与陈复礼摄影风格的异同》一文,被收进当年全国颇有影响的论文集《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一书,也获得了广东摄影论文一等奖。事后陈先生看到了文章,到处了解文章作者怎么联系,最后才知道撰文者是他的小老乡小蔡。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

1986年元旦,我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青年摄影学会进京影展——“生活与艺术——汕头青年摄影展”。当时陈先生正率港澳摄影代表团到北京,老人家得知是我组织的展览后十分激动。开幕当天,陈先生利用活动空隙把简庆福、李公剑等几十位港澳摄影名家带到展览现场,冒着寒冷的风雪反客为主向港澳名家们介绍我们这些当年的无名小辈及作品,令在场的几位青年影友激动万分。陈先生每每与我见面,总会勉励我要好好把青年摄影学会办好,为潮汕培养一批未来的摄影人才。如今再回首,当年陈先生亲自上课并鼓励的汕头青年摄影学会会员和摄影培训班学员中,先后出了孙成毅、我与郑蔚帆、谢琳四位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获得者。举目全国,地级市能有这么多金像奖获奖者并不多,其中3个获理论奖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尽管这其中多数获奖者长年不在本土,但青年摄影学会和摄影培训班确确实实是大家的摄影出发点。

 1996年欣逢陈复礼先生80寿诞暨从影50周年,我和时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陈勃老师策划举办了一次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同日,“陈复礼摄影艺术近作展”在汕头大学翰苑展出,共展示近作80幅,以纪念陈复礼先生80寿辰。研讨会召开之前刚刚出版的《陈复礼摄影艺术研究》一书,大大提高了这次研讨会的起点。

本世纪初我因特殊原因一度远离摄影界归隐山林,一时很少人知道我的下落。陈先生多方打听并终于找到我,对处于人生低谷的我给予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其时他在潮州购置物业准备在老家安度晚年,多次邀我到其住处,用他晚年丧子、家族经济崩溃依然自强不息的经历激励我重回摄影界。若不是他老人家苦口婆心的开导,我或许也不会走出心理阴影回归摄影界继续努力工作。

2009年获悉我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陈复礼先生请他弟弟福疆到广州看望我并转达他的殷切期望。此后我到《中国摄影家》杂志工作,他还特地让自己的亲人到北京看我,转告他的问候和期待。据我所知,像我这样的摄影界小人物长期得到他的关心和鼓励的不在少数,一代大师的人格风范不言自明。

如今,陈先生驾鹤西去,我失去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摄影界也失去了一位大师。但他的品格和作品必将永存人间。愿老先生一路走好,天堂依然有你拍不完的作品。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