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获奖者作品展2019

2019-10-22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Lee.W

《一起学习》

《传承》

《病床上的老奶奶》

我们的家园

    在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上,“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获奖者作品展”将与观众见面。展览由166幅以“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2019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获奖作品组成,不仅呈现了各国青少年对“一带一路”的认同,也让人们看到正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播这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创意别开生面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是首个以丝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国际性青少年摄影赛事,它以竞赛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以摄影为媒介的国际化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平台。该赛事创办于2017年,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主办。

    2019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从4月份开始在北京、山东、陕西、辽宁、内蒙古、湖南、浙江、福建、重庆、四川、河北、山西、上海等13个国内分赛区和国际赛区同时开展作品征集。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竞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中国、缅甸、美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伊朗、塞浦路斯、印度、新加坡、意大利、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97000余名选手的264568幅(组)作品,其中8至15岁的少年组(A组)共115847(幅)组,16至25岁的青年组(B组)共148721(幅)组,内容包括民族风情、日常生活、节日盛典、人文环境、社会风貌、文化遗产等。

    为保证比赛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本次竞赛组委会邀请来自中国等丝路沿线国家的7位摄影界的名家担任比赛最终评审的评委,对入围终评环节的1761(幅)组作品进行评审。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中国)、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曾毅(中国)、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和国际摄联(FIAP)董事会成员库特·巴森斯基(奥地利)、Photo杂志编辑总裁艾格尼丝·格雷戈里女士(法国)、缅甸摄影学会主席觉觉温(缅甸)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终评参考了国际性摄影赛事常用的评选规则,通过独立的四轮计分评比,最终确定成绩。经过为期两天的紧张评审后,评委们会从众多作品中评定出“丝路之光”金奖(A、B组各3名)、银奖(A、B组各5名)、铜奖(A、B组共30名)和优秀奖(A、B组共120名)。

本届竞赛得到了国际摄影组织、国际摄影周节、国际媒体和国际友城的大力支持。其中,国际摄联FIAP向100多个国家代表处发送了6种语言投稿邀请,塞尔维亚摄影家协会、缅甸摄影家协会专门组织了相关活动以鼓励青少年参加这一赛事;澳大利亚HEDAON摄影节、意大利欧洲摄影节集体推荐作品参赛;法国《PHOTO》杂志刊登专题报道并面向70多个国家发行,让更多青少年读者了解和参与这一赛事;国内各分赛区的国际友城也纷纷在当地宣传和推广这一赛事,积极传递大赛各项信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分赛区竞赛活动的开展,各分赛区还推出了由青少年担任的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形象大使,让更多青少年通过这一摄影赛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摄影,用影像来记录和传播“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倡议。

展览亮点频生

在古代,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亚、欧、非之间的贸易往来、科技传播、人文交流方面都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作用。如今,丝路精神与沿线留存至今的丰富遗产,不仅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借鉴意义,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同样拥有巨大的启示作用。通过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生活在“一带一路”不同国度、地区的青少年,有机会用镜头去感受和认知彼此差异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更好地理解彼此观察世界的不同角度,交流认识世界的不同理念,进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作品《Studying Together》是获得“丝路之光”A组的金奖作品,作者是来自缅甸的昂康佐(Aung Khant Kyaw)。这件作品既能让人感受到温暖而纯净的宗教氛围,也不乏活泼和生动:两把圆圆的红伞以极具美感的视觉形式,与两个稚气未脱的小沙弥似乎连接起封闭、神圣的宗教环境与芸芸众生。来自中国的颜培的作品《传承》,是获得“丝路之光”B组金奖作品。这幅作品反映了传统文艺传承面临的困境,也展示着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存境况和生活现状。暖黄灯光映照下,在老人高亢嘶哑的唱腔中翻转跳跃的皮影人物,似乎将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和传说向观众娓娓道来。中国参赛者戚译文的《隧道圆舞曲》同样是一幅获得“丝路之光”B组金奖的作品,半圆形的框架构图,似乎在暗黑的地下世界,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打开了一扇人类窥探未知世界、彰显现代工业力量的窗户。

如何理解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愿而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澳大利亚的艾梅·斯拉格的作品《病床上的老奶奶》展示了青少年对生命存在与消失的思考。艾梅·斯拉格的这幅作品中呈现了紧张压抑的整体气氛,旁人的两只手臂与老人的身体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如同一个现实和宗教的隐喻:这是来自亲人的支撑和慰藉,也是来自天国的启示和怀抱。

本次比赛中的很多作品都令评委们眼前一亮,在那些作品中,人们可以重新观察、认知和记录身边的故事,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动物、植物、城市、乡村、社区、亲人乃至自身,不仅看到了高明的摄影技巧,也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世界。解海龙说:“不论是读、看还是拍都是对视觉的锻炼,技巧的培养都要从娃娃抓起。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比赛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整体提升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新阶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比赛教会孩子如何观察社会,引导孩子学习摄影,提升和锻炼孩子们的创意和思维。”


赛事意义深远

如同很多艺术一样,摄影无论是内容、方法、技术方面都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号召沿线的有关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列为工作重点,并明确指出“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8月,在中国山东省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上,39个“一带一路”国家签约设立“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以摄影领域的交流为纽带,推动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加强各成员国及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在当年举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上,丝路国家摄影组织联盟、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倡议发起“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提出自2018年开始,每年度举办“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活动,以推动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加强各国青少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了解,促进各国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动员和组织各国青少年通过影像记录和传播这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做丝路文化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少年打开了一个窗口,是增进各国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探索,打造了一个各国青少年进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友谊的平台。参与此项竞赛活动,不仅使各国青少年有机会看到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各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不同的自然风貌、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不同的生活场景,还引发了评委们对于国际间开展青少年摄影赛事、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意义的讨论。史格尼斯·格雷戈里女士说:“摄影比赛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方式,它意义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国家的人可以通过摄影进行对话。”来自奥地利的评委库特·巴森斯坦表示:“和很多国际赛事相比,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比赛邀请了各个国家的青少年参赛,这样的形式优势明显,各国青少年不会因为地域受到限制。”曾毅说:“目前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希望这个比赛能够把各国青少年联系起来,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更多地区和国家成立分赛区,不断扩大丝路国家摄影竞赛的影响力,带动各国青少年摄影的发展。”首届丝路摄影大赛的获奖“大户”觉觉温说:“缅甸也参加了很多中国举办的摄影比赛和丝路主题活动,吸收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我们考虑推动在缅甸建立分赛区,希望各国青少年可以来到缅甸参加这一活动,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让青少年能够用相机的镜头去记录“一带一路”的美好,传承丝路精神,助力民心相通。正如评委会主席赵少华所言:“青少年们正在积极的向前走,一步一步完成‘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宏伟战略。我们的春天,就在眼前。”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