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中国摄协首次理论人才研修班海口开课

2019-12-30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李倩 责编:张双双

专题培训术业专攻,专业研讨别开生面

中国摄协首次理论人才研修班海口开课

隆冬时节的南国椰城,活力蓬勃。12月19日至24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人才研修班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学员参与了针对摄影理论相关课题的集中授课和开放研讨。这是中国摄协首次组织以理论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是经中国文联批准,依据《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年培训规划(2018—2022)》组织实施的,是中国摄协推进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继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成功举办首次针对特定专业主题的新媒体研修班之后,本次将主题精准定位于摄影理论,延续了中国摄协本年度培训工作的全新尝试,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优质课程,提高学员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帮助学员开拓视野、启迪思维,进而带动摄影的专业化发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军等出席开班仪式。高琴做开班动员讲话,她表示,摄影的创作与理论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现实中,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又孕育着无限可能,这为理论人才提出了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更高要求。她希望志同道合的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上勇于探索,并将此次研修的所学所思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强化政治思想水平,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扩大眼界广交朋友,共同推进中国摄影事业达到新的高度。

参与本次研修的60名学员,是从中国摄协各团体会员推荐和自荐的300多位报名者中严格选拔而来的。其中有深耕摄影史多年、已出版多本个人研究专著的学者,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者,有正在海外名校深造的创作者,有新晋摘得法国巴黎国际摄影展览会摄影书奖项的出版人,也有国内各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针对理论领域的特点和关注热点,本次研修课程设置跳出单一的摄影门类,提供了文艺理论的全景视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心峰在讲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过程中,为学员梳理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来源、发展和重要传承,并结合摄影行业的特点分析理论工作者应当如何践行人民文艺观。中央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谢柏樑以“文艺评论的景深与角度”为脉络,讲述了文艺评论的发展历程,提出摄影理论研究不仅要史、论、评“三位一体”,还要有景深、有角度、有聚焦,写出镜头感、历史感和悲悯感。

摄影业界专家从各自的研究课题出发,向学员展示了全新的理论角度和切实的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悦结合翻译视觉研究学者约翰·伯格代表作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了摄影理论的“另一种讲述方式”。她认为,摄影是“一种观看领域的融合媒体”,应当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把摄影放置在整个图像生态系统中观察和推演,而非仅限于摄影界或者艺术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郑梓煜从一个看似无厘头的主题“王昭君、网红脸与人脸识别:一种肖像的文化史脉络”开讲,结合当下热点现象,分析图像、肉身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究现象背后的社会机制。

跨学科的艺术理论、评论资深学者结合不同艺术门类案例,阐释视觉分析的路径和方法,为学员扩充了视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策展人刘礼宾在《视觉观察模式的背后——美术史的几个案例分析》中,分析了不同时期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解析他们的观察模式,一级对应的视觉语言模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艺术评论家王晓松进一步讲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图像逻辑》,提出摄影的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判断或研究之前,首先要追溯图像的来源和用法。

讲师授课提供的新方法和新思考,让学员直呼“脑洞大开”。已有丰富策展和评论经历的资深评论家巩志明表示,这种存异不求同、重过程不重结果的开放式授课让人颇为受用,基于启发、分享的学习方式会更加启迪智慧、丰富思想。课程内容展示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杨智军深受震动,他认识到,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论、哲学思想中寻找有关图像的论点论据,才能积淀起中国摄影理论的厚度。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汪素芳说,讲师拿出自己未完成的课题无私分享,对于学习者大有裨益,就像让大家看到了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而不只是端上来的完美样子。浙江传媒学院讲师张雯表示,这次的课程涉及了影像的时代性、政治性、历史性,这种意识的培养对于自己这样年轻的摄影理论学者来说尤为重要。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艺术部主任孙承华称赞这次培训是中国摄协在理论建设和新平台搭建方面的一个良好开端,让他感受到有责任在今后不断加强学习思考,尽己所能做好理论相关工作。

充实的课程之余,学员间的分享激发了更深入的讨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希景、无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倪梁、汕头一时书院艺术总监张楚翔、杭州市文晖中学摄影教师郑煦妍、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教师田园、耶鲁大学在读研究生陈荣辉,在学员论坛上分别拿出近年来的探索和成果,交流研究方向、理念、进度乃至困惑。学员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和理念各有差异,不同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擦出火花,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丰富的研修课程设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许多学员坚持每天在微信群里总结当天的学习心得。交流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学员围绕当天授课提及的话题、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挑战,自发组建线上线下“论坛”,活跃到深夜。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吸引了海南本地摄影人积极申请前来旁听。海南日报摄影记者张茂刚刚参与了中国摄协举办的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听说理论人才研修班落地海口,专程前来学习。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员们就摄影理论界当前值得关注的现象趋势、摄影理论评论如何助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摄影艺术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等问题各抒所见,并对专题培训的方式、课程、后续建设等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此,中国摄协将认真收集整理意见,逐步推进和完善培训工作,继续面对不同摄影群体,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