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浙江永康古山镇是我的故乡。小溪边是我儿时在夏天经常纳凉的地方。
2/20我儿时渡过童年的地方——前塘沿(“沿”按当地土话讲就是“溪边”的意思)。
3/20在“两头门村”土地庙,进香人点香烛的残蜡和停在“上身塘村”河边一辆引擎盖上贴满了卡通画的Jeep。
4/20悬挂在我奶奶家木板墙上的干辣椒和我舅舅家邻居土基墙上的篾簸箕。
5/20“古山桥亭”现在变成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古山镇的老人们闲暇无事,多会到这里休闲娱乐或是晒晒太阳。
6/20爷爷原来是古山小学的校长,现在开了个小卖部,那本记满了客人联系电话的“练习簿”,是爷爷的通讯录。
7/20“小溪沿”的这家夫妻店,主要经营籽种以及酒曲,他们家的小黑猫经常在柜台上晒太阳;而另一家则是卖香火、纸钱等祭品的杂货店。
8/20我阿姨婆家木板墙下摆放的竹椅和一双旧皮鞋。而老补鞋匠是我在“大溪”溪边碰到的,他自称半仙,可以预测地震,据他跟我说,他曾预测到了南美发生的大地震。
9/20在“小溪沿”阿姨婆家老木板墙上晾晒的干棕叶和“两头门村”我舅舅家邻居晾晒的胶手套。
10/20“小溪沿”的“明星馒头店”,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他们家的常客。
11/20在故乡看到的盛水的大缸和深井压阀,用传统的汲水方式解决生活用水,算得上是古山镇的一大特色。
12/20在院落里晾晒的衣物和洗衣服的人们。
13/20“两头门村”我舅舅家邻居晾晒的衣服,而小胖妞却是邻居家的孩子,她随父母到新疆营生,春节又随父母回老家过年。
14/20 “小溪沿“老家的后巷以及小溪边古宅的风雨檐。
15/20我在“两头门村”古宅看到的一幕温馨场景,当我离开时,另一户人家的女主人看到我在照相,非要叫我给她照张相。
16/20晾晒的腌腊肉和咸鱼。每逢冬季到来,老家人都有腌制腊味的习俗,而誉满全球的“金华火腿”,就出自这一地域。
17/20夕阳下,“两头门村”的一户人家;在“下溪田村”,我的姑姑家就住在这里。
18/20“小溪沿”是我儿时住过的地方,这是我们家老宅的后门;而“两头门村”的这座老宅也是我儿时经常串门的地方。
19/20我小时候上学的“古山小学”,在这里我读了一年半的书,随后就跟父母回到云南了;在“下山头村”,我奶奶的弟弟家——舅公公家,看到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儿时天真无邪的童年。
20/20回到故乡,我随父母到奶奶的墓地祭拜,寄托哀思的一纸烟火,更让我思念奶奶的慈祥和呵护。而古山镇小溪边破碎玻璃下的模糊影像,更使我在残存的记忆中,费劲地追寻着儿时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