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荐书 | 哈尼梯田记——罗涵专题摄影集

2022-02-25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罗涵 责编:张双双

00《哈尼梯田记》书影.jpg

在中国,摄影师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光影追逐者”。在这个群体中,有的把摄影当作志业,有的是爱好,而有的干脆就是为娱乐而拍照,但不管是何种态度,中国的摄影人都能做到各得其所,收获满满,甚至佳作频出。

在人文、民俗、风景等摄影资源极其丰富的云南,有一位哈尼族摄影师,倾注30年的热情,深入滇南哀牢山红河谷,以“开一个小口,打一眼深井”的田野调查方法,用专题摄影的形式沉浸其中,从农耕文明与现代性进程的关系这个大背景中展开,30多年来一直把目光瞄准哈尼族的历史和文化,关心他们的生活习俗,留意他们的宗教信仰,观察他们的饮食起居,审视他们的经济活动,考察他们的建筑艺术,打量他们的衣着服饰,参加他们的节庆活动,比较他们的方言土语,采访拍摄了上百个村寨和上千位哈尼族同胞,产生了6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和10余万张照片,在此基础上,用两年时间遴选、编辑打磨图文作品,最近由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了21万字696个页码的图文摄影集《哈尼梯田记》这一史诗级著作,这些文字与图片的呈现,不是貌似学术的没话找话,而是文化与思想的喷薄而出,612幅摄影作品,洞悉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人文摄影美学发展。

在云南,本书作者罗涵是一位注重学习、勤于思考、躬身田野、践行理论精髓与乡村泥土相结合的摄影师。云南民族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有关哈尼族的全景式百科全书,对宣传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弘扬哈尼梯田精神具有深远意义。文/阮卫明

罗涵部分摄影作品:

春耕图。2009年4月14 日,红河县乐育乡尼美村。

云海、梯田、村寨三位一体,被称为梯田美景一绝。2019年1月9日,元江县那诺梯田。

日出时分的土掌房村落。土掌房是滇南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现在已经不多了。比起坝区民族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来, 这里的房屋多了粗犷而少了精巧。不管如何简陋,伫立在蓝天群峰间的房屋,仍是哈尼族人温馨的家。2014年1月12日, 元江县因远镇哈浦村。

云海中时隐时现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寨子在哀牢山深处默默地演绎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建筑审美和处世哲学,蕴藏着无数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2001年1月17日,元阳县胜村乡多依树村。

哈尼族糯美支系妇女段阿社肖像。2017 年 11 月 29 日, 元江县那诺乡阿尼村。

一身银饰和刺绣完美结合的新娘服饰。2008年4月25日,元江县羊岔街乡大拉史村。

一位着传统服饰参加“嘎汤帕”节的哈尼族阿卡支系姑娘。2017年12月7日,勐海县格朗和乡。

在传统节日“苦扎扎”中,一位中年妇女在磨秋杆上潇洒地腾空而起,仿佛天外来客 。2017年5月28日,红河县乐育乡格伍村。

棕扇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人舞“我背”表现了族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精神。 2017 年 9 月 9 日,元江县羊街乡尼戈梁子。

扬弃苞谷杂质的妇女。哈尼族文化学者王清华认为,哈尼族有温和 顺、热情 爽、富于坚韧三大性格特征。2015 年 11 月 7 日。 

一位捻线的妇女。2013 年 11 月 22 日,元江县因远镇哈浦村。

元阳坝达梯田映射出的五彩霞光。宋儒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大自然中色彩万千,对于华夏文明而言,青、赤、黄、白、黑这五色, 正是五行哲学在颜色上的反映。

盛夏的梯田小景。1997年7月,元阳县攀枝花乡老虎嘴。


摄影师简介

罗涵,哈尼族,云南玉溪人。1963年4月生,供职玉溪日报社文艺部。现为中国摄协会员、云南省摄协副主席、玉溪市摄协主席。从1982年起,一直从事采编和摄影工作,30多年来倾心学习研究专题摄影。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