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听琴音
——我读《一个人的摄影史》
人生际遇,皆是缘分。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琴共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却不少。因为中国摄影出版社由她直接分管,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多。我们曾一起出差,一起研讨工作,一起参加党员活动……她的性格阳光开朗,在摄影界颇有人缘;她工作上雷厉风行,该拍板时拍板,绝不拖泥带水。
七年前,小女母校的一位老师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叫《人生为一大事来》,讲述了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当时,这个书名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一个人,如果终其一生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那么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幸福的。
高琴与我,都是出生在南方,从南方到北方工作。从初识北方到爱上北方,高琴的人生就像是从厦门独流入海的西溪,一个回流折向了华北大平原。三十八年前,北京城以博大的胸怀迎接了这位来自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江南女生。高琴就像是一棵北京市的市树国槐,深植在中国摄影家协会这块园地里,无论四季如何更替,园外风云如何变幻,她都心无旁骛。鸟飞过,云飘过,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槐花开了又落。这棵槐树越长越高,终于高过了园墙,成为这块园地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个人,一个机构,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把工作做成了事业,把事业做成了挚爱,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高琴就像是榫卯,“天衣无缝”地“按”在中国摄影事业的身上,又像一块磁铁石,深深地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旗杆上。这面旗帜上有她的青春和梦想、追求和荣耀。
几十年如一日,是需要有定力、有能力的。定力,就是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踏入《大众摄影》编辑部成为一名“小编”那一天起,她就对中国摄影事业以心相许。
诚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李前光先生在为高琴的封笔之作《一个人的摄影史》所作的的序中所言:“高琴是幸运的,她献身的单位是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机构,拥有最丰富的摄影媒体;高琴是幸福的,她服务的对象是全世界最庞大的摄影队伍,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艺术成就了她不凡的人生。”
高琴是1979年中国摄协恢复工作后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先后担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大众摄影》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200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2016年,高琴入选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获得项目资金,《一个人的摄影史》之“界上观”“我与他”两部书的出版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界”指的是摄影界,“界”字本来是一个抽象的字:界别、界限等,而一旦加上“上观”二字,就成了形象的名词,宛如“壁上观”一般。高琴的“界上观”,观得认真,全面,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她梳理了自己职业生涯里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以及感言。她将自己担任《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十年间所撰写的部分卷首语收入其中。主编主编,主要是“编”。但高琴在出色完成“主编”这一角色定位的同时,还自愿兼任了“主笔”。办过杂志的人都知道,“卷首语”具有宣扬办刊宗旨和引导读者阅读的双重功能。当年,《大众摄影》杂志的读者都知道,品读高琴所撰写的“卷首语”不但是一种享受,而且总是能给人带来启迪。未曾料想,离开主编位置的她,依然关注业界,笔耕不辍,续写着新岗位上的“卷首语”,凝结为自己对摄影的所思所见,并借此书一并结集呈现给读者。“界上观”中有30多篇文章的末尾标注了“本书首发”字样,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为2009年到2021年,其中包括对“荷赛”新标注准的思考,对“数字技术不能改变什么”的追问,对重振“工业摄影”和“民族摄影”的畅想,对勇立业界潮头的“浙江摄影”和“生成中的深圳摄影流派”的解读,对部分摄影家举办作品展览的“洞见”……这些文章关注行业热点,颇多真知灼见,读来令人难忘。
“界上观”既是高琴人生美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摄影人成长、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见证。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摄影史”,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来解读中国摄影的历史。而《一个人的摄影史》之“我与他”,则是以高琴与 62 位“他”的叙述,展开关于摄影历史的诸多片断回忆。这62位与高琴有过交集的各式人物,有的是中国摄影界的重量级人物,更多的是来自基层的普通人。“把镜头对准老百姓”,这是高琴的新闻观;“集众人之力,写历史之重”是高琴的创作观。她习惯于将“小我”放在“大我”的时代宏观背景之下来考量。虽说是“一个人的摄影史”,但鲜有对自我功绩的描述。她总是以平视的目光看世界,以深情的目光看摄影。她笔下的摄影人,可亲,可敬,可爱;她笔下的摄影往事,有情感,有色彩,有温度。
《一个人的摄影史》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题写书名。李舸主席的字很潇洒,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这使我想起“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今年年初,有一次我去高琴秘书长办公室汇报工作,看到她桌上放着一张装在镜框里的四人合影: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以及同为分党组成员的彭文玲、居杨两位协会领导和高琴一起,笑容灿烂。不用问,这是为欢送高琴秘书长光荣退休而摄。协会班子的团结、和谐,中国摄影事业的蒸蒸日上,我相信这是高琴幸福的源泉之一。
拿到《一个人的摄影史》新书的当天,高琴为我签名。我说:“请写一句寄语呗!”她提笔在手,略一沉吟,写下了“携手同行,重生小弟留念”十个字。是的,作为职业生涯,她确实已退休,但作为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我相信她会一直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
人生为一大事来。高琴,为摄影而生。
(本文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9月01日第07版,作者系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