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李前光:《一个人的摄影史》序

2022-11-08 来源:中国摄影出版社 责编:张双双

《一个人的摄影史》自今年4月出版发行以来掀起阵阵波澜,尤其是以个人职业生涯观看中国摄影史的角度,引发了读者对摄影史解读方式的浓厚兴趣。有读者评价说“个人记忆拼出时代风貌”“个人化视角的摄影史料,带着感情和温度扑面而来”。

全国政协常委李前光撰写的序言《个人史,家国事》也引起了读者的热情关注,文章对高琴的职业生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还建议大家一手拿相机、一手拿笔,不仅用相机反映时代,还要记录时代中的摄影,以加强对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序言标题更是为全书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作为高琴的同事和领导,李前光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著名摄影艺术家,也是这一阶段中国摄影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以敏锐的思考、宏阔的气度、深情的笔触,将改革开放后中国摄影的发展脉络与高琴不同阶段的摄影工作相联系和呼应起来,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时代史”的内涵。为了更好地推动记录新时代摄影艺术发展历程,现全文推送此篇序言,以飨读者。

 ——本书出品人、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高扬

640 (23).jpg

作者:高琴

版次:2022年3月第1版

套装定价:168.00元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品

个人史 家国事

在党和国家人才工程支持下,高琴同志在她职业生涯结束之际完成了出版作业。以其摄影工作为主线的书籍,还没面市就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看她走过的38 年历程,可谓是时代的幸运儿,履历独特,难以复制。她在走向社会时,选择了一个“低档”的单位;她在从事摄影职业时,迈进了一个“高端”的门槛。从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今天她回首往事时的丰富和厚重。

高琴的职业生涯期正值国家从改革开放到迈向新时代,她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见证者。

30 多年前,我在解放军画报社当记者时,高琴是摄影人十分关注的、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摄影刊物《大众摄影》的编辑。1996 年我由解放军报社转业到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另一家媒体中国摄影报社,从被采访对象到单位同事的身份转换,让我对这个“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属牛同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做事认真,为人耿直,是一位富有个性、追求作为的同志。当年她走向工作岗位时,对摄影既不熟悉也并非喜欢,可一干就是一辈子。她亲历了中国摄协的改革发展,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摄影杂志,献给了中国摄影事业。

未标题-1.jpg

《大众摄影》杂志1958年、1979年、2004年以及2019年珍藏版封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摄影艺术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1979 年中国摄影学会恢复工作并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复刊,举办了“四五”运动优秀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和授奖大会,“四月影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以“自然·社会·人”为题举办了艺术摄影展览;1980 年中国摄影出版社成立,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期摄影讲习班在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在北京召开;1981 年《国际摄影》创刊,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亚洲)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摄协成为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成员……

640 (28).jpg

1985年9月,中国摄协领导等与来访的意大利摄影家在红星胡同61号院门前合影(第一排左一张家琪,右一吴印咸;第二排左一佟树珩、左二高琴、左四陈昌谦、左六刘榜)

1983 年,作为中国摄协恢复工作后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高琴从厦门大学来到北京红星胡同61 号(中国摄协原址)。同时来的大学生先后调离,可她心无旁骛,起点也是终点。22+38,上苍赋予了她与摄影的缘分。20 世纪80 年代的年轻人大都怀揣美好理想投入火热生活,拼搏向上,在《大众摄影》杂志任编辑的高琴一样思想活跃、激情满怀,在升腾的时代大潮中汲取能量、获得成长。1986 年她就积极建言在杂志上开辟“求索”栏目,每期向读者推荐富有探索精神,甚至当时还存在争议的青年摄影人的作品。这些尝试,成为那个开放包容时代的注脚,而这些作者后来大多成为摄影界的中坚力量。10 年的编辑生涯,铺就了高琴的人生底色和事业走向,她不仅对媒体的策划、采访、撰稿、编辑、发行等业务驾轻就熟,而且对中国摄影的过去与未来都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理解。

640 (29).jpg

《升》,1984年摄于深圳红岭大厦工地。摄影:周顺斌

     1993 年,年仅32 岁的高琴接过老主编佟树珩的接力棒,成为《大众摄影》史上第四任主编。不同于传统印象中南方女子的娇小妩媚,高琴姓高,人如其名,高高大大的个子;属牛,性情执着,有牛一般的韧劲,这也让她生就了敢闯敢干的秉性。20 世纪90 年代,中国进入读图时代,新中国的摄影期刊出版事业也迎来了黄金时期。她带领团队勇于创新,推动全刊四色印刷,增设“刊中刊”等,采取了多项革故鼎新的举措。她还大兴“开门办刊”之举,3 年内走了近100 个城市,为《大众摄影》在全国的传播鼓与呼。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这本历史悠久、面向大众的“老杂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敢于创新、勇于担当,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我国艺术媒体转型发展中积极的探索者和出色的前行者。

640 (30).jpg

1986年,《大众摄影》主编佟树珩用三轮板车运送展览作品。

640 (32).jpg

2008年7月19日,《大众摄影》创刊50年庆典之后,领导与《大众摄影》新老员工合影。

为加强中国摄协领导班子建设,2008 年组织上决定调任高琴为协会分党组班子成员。在杂志社很优秀的高琴上调后一度“水土不服”,工作显得非常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锤炼,她逐渐从“专业频道”调整为“行政频道”。身份的转换没有消磨她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勇气,她借助业务专长,更好地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和组织才能。特别是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业界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活动,常人看来是“压力山大”,她却能够勇挑重担,还时常冒出一些看似“不着调”的点子,成就了许多至今看来都很有特色与价值的故事。

2008 年是改革开放30 周年,她策划以金像奖获得者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了获奖者作品中那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篇章,将展览办得有声有色;汶川大地震时,她更是重任在肩,充分发挥组织服务和专业编辑的特长,在3 天时间内,协调各方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举办了“爱的奉献”特别摄影展。

1667888855695413.jpg

2008年5月12日14:46彭州,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摄影:王强

1667888855598008.jpg

2008年11月,中国摄协临时办公地点万商汇大厦举办“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表彰会”。

2021 年她的职业生涯进入倒计时,但没有“58 现象”,依旧热情似火,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百年·百姓”的项目执行。中国文联党组领导提出“百年历史用四个阶段相关联的影像进行对比,呈现更直接、更鲜明、更生动的视觉效果和时代意义”的要求,给她提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课题,居然都被她的团队逐一克服,还创新“百家百幅”“百年好合”等板块,以沉浸式体验方式提升了展览的感染力,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首都文化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文系毕业的高琴,深知著书编传存史的意义,她主编的《我要上学—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往事如歌—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十年》《我们的生活记忆—半个世纪百姓生活图志》《透过硝烟的镜头:1937—1949 中国战地摄影师访谈》《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 全三卷) 等图书,都成为研究新中国摄影史的宝贵文本,有的还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1667888855342550.jpg

2006年,纪念中国摄协成立50周年图书首发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近40 年来,高琴编辑的图书无数,但就没有自己的著作。今天,在她即将告别工作岗位的时候,梳理自己对摄影世界的认识,邀请大家对其摄影人生观察,集结为《一个人的摄影史》。书中可能不乏角度相对有限、认识或许主观,却给读者的思考和阅览提供了广博的空间。多样性是文化创造魅力的重要元素,也是同仁之间交流沟通的坚实桥梁。作者谈论的是一个人物,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时代。作为一个资深编辑,高琴为他人作嫁衣无数,最终为自己创作了一个精美的策划。往事如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奋斗与喜悦,也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困惑与不懈。共同走过,我们还可以回首自己可笑的幼稚,更是触摸到了一代人可贵的探索。

走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大厅,迎面映入眼帘的有这样几行字:“这里是一座桥梁,坚实而宽广,联系着五湖四海的摄影人;这里是一个舞台,绚烂而生动,展示着摄影家的追求和创造;这里是一个家园,彼此温暖,相互激励,共同前行;这里有我们共同的光荣: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高琴是幸运的,她献身的单位是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机构,拥有最丰富的摄影媒体;高琴是幸福的,她服务的对象是全世界最庞大的摄影队伍,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艺术成就了她不凡的人生。

1667888855228606.jpg

2020年4月25日,欢迎抗疫摄影小分队凯旋。

未标题-1.jpg

从左至右:20 世纪30 年代上海,街头小吃摊,摄影:怀特·沃特基;1953 年北京东单南口的早点铺,摄影:张祖道;1989 年北京通州新华小吃街,摄影:季懋中;2019 年北京国贸夜生活,摄影:王心超。

640 (41).jpg

2021年6月8日上午,“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幕。

事业需要一代人接续一代人干,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跑好自己手中的接力棒,无悔人生,无愧时代。作为一名摄影组织工作者,高琴拍摄照片成千上万,还没有出现优秀摄影家那样的经典作品,但她以“一书抵千图”的激情创作完成自己的人生绝唱。

38 年在人类历史上十分短暂,我们在大千世界中也是十分渺小,但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海。影像的特性决定了摄影人更喜爱运动,难得静坐深思,更有优秀摄影图片具有高度浓缩信息和直接形象瞬间展现事物的功能,成就了“一图胜千言”的格言神话,这也使摄影人更容易疏远文字。文字是人类文化的根基,是文学的基础,是思想传播的载体。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不能替代文字。人类叙事的责任需要文字和图像共同承担,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对于180 年的摄影术,对于70 年的新中国,我们的摄影史还有许多空白,摄影理论滞后于实践是中国摄影界毋庸置疑的现实。

一沙一世界,滴水映太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还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的研究是为了知来处明去处,理论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过”,相信高琴迈进人生黄金时代会创造新的篇章,也希望大家拿起笔来抒写影像留住当下。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时代发展史;如果有更多的摄影人以历史的使命感梳理感悟、记录点滴、反映时代,必将是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之幸事。

640 (42).jpg

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摄影界代表合影。


《一个人的摄影史》(套装定价:168.00元)现面向个人团体订购

购书方式:

1.保存图片至相册

2.打开抖音搜索页扫一扫

640 (43).jpg

50本以上(包括50本)享6.8折

订购联系:乔爽

电话:010-65136125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