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能承载多少故事?
1991年,摄影家解海龙在安徽金寨县张湾小学拍下了8岁女孩苏明娟那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这张照片从此成为希望工程最深入人心的影像符号。 五年后,柴继军(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捕捉到一个动人瞬间:成长中的苏明娟与解海龙重聚,背景中正是那张改变了苏明娟和无数贫困学子命运的照片。
1996年4月23日,北京站,苏明娟(左)与摄影家解海龙(中)在《中国青年报》45周年报庆活动上。柴继军摄
中国摄影家的镜头,始终与时代同行。他们记录下的每一个瞬间,不仅凝聚着这个国家最珍贵的情感与记忆,更在光影交织中共同铸就了那些动人心弦的中国故事。
《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摄影家的成长》这本书将带您走进这些摄影家的创作人生——他们的镜头里有历史的重量,也有艺术的温度;他们的经历中有坚守的执着,也有创新的勇气。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摄影的成长之路,更是时代的生动缩影。
在这本书中,中国摄影家讲述了哪些精彩的中国故事?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与您娓娓道来。
李晓英(湖南省株洲市文联名誉主席,株洲市摄影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株洲市艺术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弱光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我把镜头对准苗族、土家族民居,对准被烟火熏黑的几百年木板墙壁,对准酉水河畔一排排苗族、土家族居民吊脚楼,努力表现人文之美、时代之变,着力突出文化内涵。民居中那些被灶火熏黑的古旧木板墙壁,锅灶,墙上的渔具、柴刀、犁耙农具等,简直是弱光摄影非遗保护的资源宝库!
《生命之源》李晓英摄
兰红光(新华社摄影部原副主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我认为,如果体育新闻摄影记者仅仅把目光定格在赛场上的那点儿精彩瞬间,那你永远参悟不到体育新闻摄影的真谛。传输、遥控等数码技术的迭代,已给体育摄影报道带来全新挑战,现在新华社在奥运会上的摄影角度几乎是全方位覆盖,年轻人对技术要很快掌握。但需要知道,技术只是手段,不能代替思考,依靠相机后面的“头”和深邃的思想才能拍出好作品。
《小鹏展翅》
2004年8月14日,中国选手李小鹏在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吊环比赛中。兰红光摄
李刚(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马业协会摄影家分会会长,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我把马当成一个普通的生命来对待,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物种,有着和人一样的丰厚复杂的感情,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你能感觉出一些其他东西。我试图通过书(《一群马 满天星》)中的这些画面,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痕迹脉络。这可能是我和别人拍马不同的地方。一般人拍马都喜欢记录马动起来的气势,实际上马静下来以后也很美,它还能传达另外一种感觉、一些情感。
新疆巴音布鲁克,2017年4月。李刚摄(选自《一群马 满天星》)
内容摘自
《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摄影家的成长》
作者:宋靖
版次:2024 年 11 月第 1 版
开本:16开
每个中国优秀摄影家的成长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摄影事业日趋繁荣,一代代中国摄影人成长、成家、成名,他们怀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的热情,用影像记录和讲述着中国的发展故事。
《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摄影家的成长》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专业教材之一,是北京电影学院原摄影学院院长宋靖针对众多摄影学子只熟悉外国摄影家而不了解中国摄影家,且对靠摄影谋生缺乏信心等现实问题而策划出版的访谈类图书。书中,作者带领学生通过与摄影家面对面的交谈,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中国摄影家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们对于摄影的坚定信念。探究前人的成长轨迹和选择判断,将会给我们成长奋进的过程增添一种力量,进而续写新一代摄影人的新故事。
作者简介
宋靖,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原摄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届、十一届全委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妇女代表,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首都女教授协会理事,中国摄协第九届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金驹杯”世界大学生摄影展组委会秘书长。
曾任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等国内多个知名摄影节展评委。
出版著作有《行走中国——宋靖摄影作品集》( 一、二、三、四)、《网络短视频案例类型分析》《中国纪实摄影家成长实录》《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扶贫视觉——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