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现场

展厅现场
今年的“五·一”你去哪里看人了?人海人潮中,记者来到山东临淄云志艺术馆,借着小长假,好不风光地享受了一下云淡风清山高水阔的别样“景致”。
18位中国顶级风光摄影艺术大师,带着他们的代表作品,云集云志艺术馆。让不能亲眼看景儿的人们,有机会在这里饱尝大好山河多娇。
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李前光等领导嘉宾为“当代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风光摄影精品展” 剪彩。


值得一书的是,展览的同时,还以“摄影艺术品市场”为题,进行了座谈。
馆长刘云志先生,介绍了自己20多年的书画收藏经验,希望影射到摄影领域。他说,1993年他开始收藏书画作品,当时书协主席沈鹏的一幅作品大约500元,而现在是7万/平方尺。那么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渠道,显然当年的书画收藏是值得的。那么摄影值不值得收藏?
对于刘先生抛出的这一许多潜在藏家都想询问的问题。梅生接着话题也举例说明,他介绍说,第4届全国青年书法展时,东北一个企业家以100万元开价承办,条件是收藏所有入选作品。显然他的投资获得了回报。对于刘先生的问题,梅生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说,如果问摄影作品值不值得收藏。答案是肯定值得收藏,国外的市场已经证明了答案的正确性。中国摄影市场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是市场规范性,一个是收藏要回归原作的概念。
作为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顾问的曾璜,对于中国影像市场的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说,摄影收藏的本质是对摄影的文化、艺术及影像科学技术保存和传承,而不应纠结于金钱!目前中国有100家以上的博物馆、美术馆。接着他又讲述了摄影收藏的类别、趋势、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拍卖的作用等问题。对于希望进入市场的摄影师,曾璜说,摄影师与画廊合作很重要。在展览的时候,除了限量、尺寸、材质等大家常规的认知介绍很重要外,作者的自叙以及展览的学术定义也非常重要。他建议收藏家要在中国艺术史和美术史的框架下收藏自己喜欢的作品,而民间艺术馆的收藏要有自己的特色。
东方设计学院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邱奕坚博士介绍了摄影艺术家如何进入高端艺术作品市场。他讲成为艺术作品要具备三创,即创新艺术(风气)、创新意涵(美学)、创新异质(差异)。思维要有广度(思维)、高度(创作)、深度(作品)。作品要有三高,即高技术、高质量、高完美。作者还需要有三多,即作品多、肯定多、发表多。其中肯定多是指得到学者、史学家、批评家、研究员、策展人、画廊负责人的肯定。
作为邱博士的同门师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冯建国,也以自己的经历阐述了他对影像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在2001年,冯建国刚刚回国,携作品在大众影廊作展览,当时标价每幅作品3000元,让国内的许多大家吃惊不已。到了2011年,陈长芬先生在北京一画廊的作品标价已是30万每幅。从3000元到30万的跨度足以说明中国摄影市场的发展。
“双面人”河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姜健,既是摄影家也曾做过画廊的艺术总监,他的经验是,文本对于一个摄影家很重要。这个文本就是指画册。摄影家要想走入市场,推广很重要。这个推广包括画册、带有英文介绍的网站等等传播系列。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等也就所在相关领域作了精彩发言。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进行了总结发言。
座谈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吴砚华主持。
影像市场,是中国摄影人一直在谈的问题,如何能惠及当代的摄影人,让活着摄影人在享受拍摄享受创作的同时,获得他们应得的尊重和价值体现?是大家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许我们的路还很长,但是路已在脚下,不是吗?学着去走,很重要。#p#副标题#e#

王建军 美国西部

于云天

冯建国

侯贺良

姜平 南极

李建惠 颐和园

李少白

李学亮

芦笛

牛犇东

孙成毅

谭明

朱恩光

梅生 黄山

赵大督

翟东风

肖吉地
摄影家作品征集参考名单:
冯建国、侯贺良、姜平、李少白、李学亮、李建惠、牛犇东、孙成毅、谭明、王建军、于云天、翟东风、张永富、周梅生、赵大督、朱恩光、肖吉地、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