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圆满落幕

2015-09-16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小A

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作为专注于艺术影像的亚洲顶级艺术博览会,于本月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公众开放日为9月11日-13日。

本届影像展有来自15个国家的50家画廊参展,作品总数超过500件。展品既涵盖了部分我们熟知的名家名作,亦有不少签约画廊的国内年轻摄影师作品展示销售。


上海艺术影像展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上海艺术影像展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现代传播集团推出的流动展览LEAP Pavilion,展出了20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也是它的首次亮相。

徕卡相机推出的“徕卡镜头下的中国”系列摄影展由三位知名摄影师的作品组成:高空摄影师Castell-Rüdenhausen在1930年代拍摄的“飞越中国”、HG Esch拍摄的当代中国都市景象、以及曾问鼎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新人奖的中国摄影师黄京的(Traces of Humanity )新作。


vip日(10日)现场。据参加过去年影像展的友人透露,本届展览vip日即获得极大关注,参观人数远超去年。在销售作品的同时,上海艺术影像展亦以培养民众摄影欣赏水准为己任,带来众多高质量展览。

众多外国画廊有针对性的带来适合亚洲市场的作品参展,以上即为来自Staley – Wise画廊作品。

名家名作自然少不了,以上一面墙包括了马克吕布,布列松等摄影家作品,引来大量观众驻足。


不要以为这是一张普通的“马”片儿!作者1958年创作的这幅作品如今卖到18万6千的价格。或许会有人不以为意,但是考虑到作者拍摄的年代以及版数,这个价格应该也是合理的。


安藤忠雄是著名的日本建筑大师,此次amanasalto画廊有其作品展出销售,这面墙的全部作品,加上他在设计这个建筑时候的草图手稿,打包销售价格约24万人民币。
同时amanasalto画廊也代理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等日本摄影家的作品。

《左眼之恋》荒木经惟作品,因为前列腺癌导致右眼失明的荒木,这样一组左眼之恋让人唏嘘。




张乾琦的作品也来了,不过不是通过magnum画廊,而是通过另外一家画廊销售,这个尺幅是不是让看惯了他135画幅作品的你,有些惊讶呢!




国内摄影张晓以信封为基底的系列作品,绝对的孤版,打包价格约10万(以画廊实际标价为准)。


wsj作为外媒“方阵”,也前来助阵,他们带来的是本杂志的肖像和封面作品,从事出版业的朋友应该会相当有兴趣。



本张照片作为最后一张配图,是想告诉大家,“摄影”并不是只是有上海艺术影像展,摄影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严肃的存在,欢乐自拍亦是摄影的功用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15个画廊500余幅作品,小编不能一一为大家介绍,但是大家可通过官方网站画廊页面:http://cn.photoshanghai.org/exhibitors/2015/ 了解这些画廊的更多代理作品及展讯。#p#副标题#e#
中国摄影市场吸引欧美
 
作者:FT中文网撰稿人 盛立宇
 
时尚已经不时尚了,艺术才最时尚。今年九月,数个大型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天龙八部云集上海,再次奠定上海作为“魔都”的地位。
 
譬如9月10日预展,次日开幕的第二届Photo Shanghai。这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艺术博览会,也是上海市政府雄心打造的“九月艺术周”的一部分。前几日开幕的“西岸艺术博览会”预展已经热闹非凡,Photo Shanghai人气同样很旺。五点多,上海展览中心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据说,主办方还刻意控制了人数。
 
“今年看的人少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言下之意,去年的第一届展会,看热闹的多,但成交并不活跃,今年,展览更注重针对藏家的传播。预展开始前的两小时,一些画廊早已收获成交。
 
不过,市场之外,评价艺博会的标准还有其他维度。从参展画廊来看,柏林的Camera Work,纽约的马格南图片社,东京的TakaIshii画廊,北京的三影堂等等,都属于海内外的知名机构。只不过,现场大多数机构的作品选择都比较保守。今年,依旧可以看到相当体量的时尚摄影(养眼)和大师经典(安全)。这是画廊们算账后的理性选择,毕竟展位费不便宜。但有趣的是,艺术市场未必青睐保守的选择——一些画廊去年没有卖掉的作品,今年换了尺寸,重新上市——个别作品甚至还在原来的位置。这些画廊是否应该重新评估上海藏家的口味?
 
不过,总有一些人和机构愿意做些尝试。北京艺门画廊带来艺术家张晓的个展,且只有一件作品。曾是摄影记者的张晓留下了数百个来自各个“单位”的信封,这些信封里曾经装着“车马费”。张晓在这些信封上印上他为这些单位拍摄的照片,以数百件的体量形成一个时代的缩影;日本Taka Ishii画廊带来艺术家山内道雄1992年在上海拍摄的作品,生猛直接。山内道雄1950年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继承了日本街头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的衣钵,但其风格更为粗粝。这是山内的作品首次来到中国。画廊主十井孝之说,艺术家在中国尚无认可度,但作品好,他就愿意带来。
 
相比动辄上百万的当代艺术,摄影收藏的价格相对亲民。8000欧元可以购入观念摄影大师弗孔的作品“聚光灯下”,山内道雄的上海街头景观“Untitled”售价26500人民币,大尺幅的马克•吕布作品28000美元。当然,你还需问清楚作品的版数,30%的税费也并不一定直接含在售价中,有些贴心的画廊也会为你安排在香港或其他海外地点交割。
 
中国仍是摄影作品的新兴市场,Photo Shanghai对参展欧美画廊来说,曝光的重要性甚至大过成交,因此不少画廊表示有惊喜。
 
比如:柏林CAMERA WORK 画廊的Benjamin Jäger表示:“销售很不错,首次来到展会的Yoram Roth的三幅新作在开幕夜即售出,图录里的另三幅作品也被收藏。”纽约Staley-Wise 的George Kocis说:“虽然没有明确的销售预期,但我们很高兴售出了相当数量的作品,包括两幅Ormond Gigli经典的《窗中女孩》。对一个美国画廊来说,上海艺术影像展提供的在亚洲市场曝光的机会十分可贵,这是无价的。”
 
今年Photo Shanghai的参观人数四天内达两万六千名,与去年相似。它的姐妹展会——首届Photo San Francisco将于2017年1月20日-22日在美国旧金山Fort Mason Centre的Festival Pavilion举办。
 
(盛立宇是醍醐艺术联合创始人。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的在读博士生,生活工作于上海和拉萨。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p#副标题#e#

和影像艺术家聊聊他们口袋里的相机、经验、灵感、钱
澎湃新闻记者 贾茹 路番


 
Photo Shanghai展览期间,我们抓住几位本尊来到上海参展的影像艺术家,他们中有些人已经跳出了摄影范畴,开始更广阔的视觉探索,有些仍只坚持摄影本身。围绕作品和卖作品这两件事,他们给出了4个常规问题的五种回答。
 

 
王宁德
 
随身携带相机吗?
 
经常不带,手机也很少拍。十几年前我在报社做摄影记者,那时觉得摄影能留住一些东西,时间、记忆,越来越深入的时候,觉得什么都留不住。照片本身可以留下,但和现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谈谈此次带来Photo Shanghai的作品和标价上的数字。
 
这次的两件作品是来自“有形之光”,始于我对影像的语言的研究,你看到的并不是影像或者照片,而是影子。这组作品里出现的有水、云、天空等等,它们没有固定形状,我有时特别想抓住一些变换不定的东西,承认面对的东西是抓不住的瞬间,其实是被治愈的。
 
至于标价,生活和这个数字有关系。但我不想自己的作品卖的特别贵或涨得很快,要知道,钱是能够改变很多东西的。目前的价格能维持在我心理起伏不会很大的状态,就够了。
 
欣赏王宁德作品的一种姿势,正面拍完看侧面。
 
有什么是摄影(影像)不能表达的?
 
除了摄影自身能表达的,其他都不能表达。现代人逃不开影像,我们已经和图像结合在一起了,有时连一个朋友都是以微信图标的形式出现。十年前我们对图像的认识有过深入讨论,近年来并没有什么新的观点。
 
就你自身经验来看,年轻人想成为影像艺术家,需要明白什么?
 
专业和非专业的摄影师之间是有一条界线的,你身上得有第二块电池和第二张卡。至于职业艺术家,就是你能不能靠这个吃饭。艺术家的工作不仅仅是技能,还包括生活方式。在决定成为艺术家之前,我想象过很多种生活,我也被一些艺术家启发过,他们真诚、诚实、不用去遵循陈旧而固定的逻辑,不欺骗也不愿意被欺骗。如果说我真的实现了一个艺术家的理想,那就是可以自由地去生活,可以不必刻意追求像艺术家那样去生活。
 

 
Aki Lumi & Yuki Onodera
 
随身携带相机吗?
 
Aki:相机对我来说就是工具,根据需要我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出门旅行的话不带照相机,太烦了,会有想要把照相机扔掉的冲动。至于现在流行的手机拍照,吃顿饭都要拍张照,不怕饭凉了么。
 
Yuki:不会随身带相机。这个时代严格来说,每个人都随身带着“相机”,但我不用智能手机,不喜欢时间被手机占据的感觉,我的手机只有电话功能。创作的时候,只要是能成像的机器我都用过,比如大画幅、中画幅、35mm相机、宝利来甚至一次性相机。
 
谈谈此次带来Photo Shanghai的作品和标价上的数字。
 
Aki:最初庭院的诞生是因为人类从自然中采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成的,做“花园”系列是打算做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把我喜欢的东西一件件拍下来,剪切黏贴最终构成了天堂。我的照片是观念照片,并不是复制现实,也不是直接表达。我的照片很难懂,我这个人性格也不太好相处……
 
关于价格,其实不是很清楚。同一件作品遇到不同的买家,价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美术馆会慷慨一些。这个问题很难说……很难说。
 
Yuki:这次带到Photo Shanghai的作品是1994-1997年间创作的“旧衣服肖像”系列,想拍摄与人有关、能够象征人的“物”,每一件旧衣服上的皱褶和破洞都在讲述着其曾经主人的故事;选择天空作背景,是因为天空没有一秒钟是重复的。旧衣服拥抱着那一秒钟拍摄时的天空,就将“记忆”这个主题点了出来。
 
欣赏Aki Lumi & Yuki Onodera作品的一种姿势,被激发了想象力的脑袋是歪着的。
 
有什么是摄影(影像)不能表达的?
 
Aki:摄影或者说影像只是表达的手段之一而已。对我来说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角度和方法去看待同一个世界,做一个切面来观察这个世界。虽然是同一个世界,但是由于角度和切入点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Yuki:摄影是一个被限制的艺术手段。技术层面上来说,照相机做不到复制人眼的观看效果;意识层面来说,人的“印象”不是照片能够简单复制记录的东西。对我来说,正是因为摄影能表达的东西有限才有趣,反而想知道被限制的照片到底能够带来什么。
 
就你自身经验来看,年轻人想成为影像艺术家,需要明白什么?
 
Aki:好奇心,对很多东西有好奇心是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喜欢思考,喜欢想一想为什么,这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只要疑问存在,就会有揭开疑问的方法。
 
Yuki:艺术家是这样的物种,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也不是全部都明白,创作的时候不一定清楚。等时间过去,会发现当时自己埋下的意愿。
 

 
杨泳梁
 
随身携带相机吗?
 
不带。过去会带着佳能50D Mark 3上街,去拍上海的棚户区、拆迁房、金融区、老建筑群作为素材,现在能拍的越来越少,上海被拆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地方第二次去已经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小区。
 
谈谈此次带来Photo Shanghai的作品和标价上的数字。
 
带来的是2010年的“希腊,希腊”中的两幅作品。反应城市化进程影响的系列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2006年当代艺术渐热,我一出道,市场就已经存在了,目前收藏我作品的藏家大多集中在欧美地区,算是比较幸运。并且我没有赶上价格被炒得很高的那一波,过高会产生泡沫。个人不是太在意作品价格,自己的钱都算不清楚,但钱够的话就可以去拓展更多范围,未来有拍电影的打算。
 
欣赏杨泳梁作品的一种姿势,在细节里看见似曾相识的街景。
 
有什么是摄影(影像)不能表达的?
 
摄影不能表达的东西很多,所以我现在开始在做视频、电影。照片是二维的,加入时间的话,叙述性会更加充实。我过去说想用技术去创造一个新世界,因为一项技术的改变会导致人们的观察方式也发生变化。不仅是摄影,未来很多行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就你自身经验来看,年轻人想成为影像艺术家,需要明白什么?
 
走这条路难的地方是,个人状态的转变。我曾经开过广告和动画公司,甲方会划定范围,而艺术没有限定,看似自由,反而不易。一直从事商业行为的话,拍东西一定会有痕迹,把商业气息和习惯手法洗掉就要花很多年。
 

 
Jacob Aue Sobol
 
随身携带相机吗?
 
做数码作品时,用的是徕卡Monochrom,此外还有一台胶片机Contax T3。我注意到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手机创作,中国大街上尤其多,但我个人不是太感兴趣。
 
谈谈此次带来Photo Shanghai的作品和标价上的数字。
 
墙上挂出来的两张收录在新的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系列。黑白和高反差的风格我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我曾经在格陵兰岛和女友生活了两年,由于拍摄环境过于昏暗,常使用闪光灯,后来成为一个习惯动作。处理照片的时候我会期待与之产生情感联系,甚至是生理反应(别误会,指的是胃和心脏有反应),渐渐对比度变得越来越强烈,就形成了现在的风格。我也尝试过彩色照片,但似乎不奏效。
 
我很在意价格和市场,因为得靠这个生活,如果是不在意的事情,我是根本不会去做的。
 
欣赏Jacob Aue Sobol作品的一种姿势,强烈的视觉冲击无法阻止想翻拍的手。
 
有什么是摄影(影像)不能表达的?
 
很多。但我还是会一直坚持用照片去表达,对我来说没有必要去追求声画或者复杂的表现。缩小领域,去深入地挖掘,去感受。我读过村上春树所有的书,他给了我很多灵感。
 
就你自身经验来看,年轻人想成为影像艺术家,需要明白什么?
 
我也是个年轻人啊。在格陵兰岛,我可以像渔民和猎人一样生活;在蒙古可以和猎人一起喝鹿血、吃生肝脏。既然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认知里的常识就是,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催生灵感,倾听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相信并跟随。也许很多年轻人很有想法,但苦于外在压力过大,可你应该强大起来,才能去实现些什么。
 

 
文内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贾茹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