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脱贫攻坚 | 李亚隆作品:《青山着意化为桥》

2021-08-06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李亚隆 责编:张双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云贵高原东延尾部,武陵山余脉。总面积3424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东高西低。最高点崩尖子海拔2259.1m,最低点向溪口48.7m。

《长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附《修路题词》记载,“长阳为古佷山旧治,群峰盘错,竹箐深密,土人每于山腹凿小径,阔不盈尺,以通樵苏行旅。其绝逼仄者,倚壁侧行,趾二分垂在外,都卢且望而愕眙,康庄则全境未有也。”

《长阳县志》(1990版)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县域陆路运输以人力为主,畜力为辅。人力运输全凭人力肩挑背扛,劳动强度极大。具体形式有以下5种:

背。使用背子(篾背笼、木背架)、打杵等工具。适于翻山岭,走险道,是山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正常劳动力负重75公斤,日行路20公里左右。一般只适应于窄路、短距离运输,每人每次负载超百斤,不能耐久。

扛。不需工具,一般只适应于窄路、短距离运输,每人每次负载超百斤,不能耐久。

挑。使用扁担、钎担。挑水辅以桶。挑谷、麦则辅以箩。一般只适于短距离平坦道路。

抬。山地远距离抬运,一般只限于抬轿子、滑杆,或抬嫁奁等物。许多不宜分解的大型石、木建筑材料或机械、灵柩,又属短距离运送,则由众人合力抬运。

拖。山地砍伐树木,大量木材运往山下则以拖为主。大型建筑工程中,亦造土车(鸡公车、旱船)拖运重型建筑材料。井下采煤,则务必用拖篮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4月,长阳县政府组织民工5500余人,修建了长阳第一条公路,从长阳县龙舟坪至宜都县红花套17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阳公路建设加快发展,至1985年,全县建成各类公路1561公里,其中区乡道1051公里、沥青路面45公里、混凝土路面3.13公里。行路难仍然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最突出的问题。

“要得富,先修路”,该县筹资和投劳相结合,在政府持续加大交通投入的同时,广大农民也不等不靠的干起来。

离长阳县城100多公里的大山里,群山间住着20多户人家,对外交通就是祖祖辈辈踩出的羊肠小道。村民向方针背着一头300多斤的生猪出山换钱,不幸滚下山崖。一双解放鞋,一个月就磨破露脚趾,收入比人家少,穿鞋比人家多。  

1997年的夏天,农民郑学群等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说动13户农民开始修路。大家白天种地,晚上修路。 修路要有工具和火药,钱从哪里来?商量共同集资,但有6户始终拿不出钱来。郑学群打起了父亲的主意。 他的父亲是退休老师,攒了8.8万元交给郑学群保管,准备攒齐后,到镇上买套房子离开老家。 郑学群想先借下这笔钱,几年下来,钱全“借”光了。2010年的一天,老父亲病重,背下山送到宜昌抢救,他支支吾吾拿不出钱来。病危的父亲问是不是赌掉了?郑拿出一张报纸递给父亲。看完《三峡日报》报道郑学群自费修路、甘当“新愚公”的报道,父亲不仅没有埋怨,还表扬郑做得对。几天后,老人去世了,走时很安详。六年后,修路的农户只剩下郑学群,他不仅晚上修,白天也修,家里的农活由妻子一个人扛起来。 2013年11月,修了16年的火麦溪5.4公里机耕路终于通车。郑学群满脸沧桑,他为修路花光了家里几十万元,还背负了13万多元外债。2017年春夏之交,长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上山看望新当选的县劳模郑学群,决定尽快实现道路的硬化。 2018年1月2日,5.4公里火麦溪阴坡公路完成拓宽硬化建设。一年后,七户人家盖起了新房,十多个贫困户也搬进了新房。在县林业局的扶持下,郑学群种了200多亩核桃林。在县畜牧局的技术支持下,他还在山上种了100多亩草场,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标准牛圈。2019年,郑学群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脱贫攻坚以来,长阳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交通先行,投资30亿元,着力推进宜长快速通道、龙五清江特大桥、324省道、459省道等一批事关长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干线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2687公里,安防工程1973公里。建设完成贫困村、边界补短板等农村公路硬化924公里,农村公路畅达深度不断延伸,道路通行安全指数持续提升,促进全县蔬菜、柑橘、茶叶、木瓜、药材等扶贫产业发展壮大,近3万户贫困户受益。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以路为“桥”,天堑变通途。2021年1月14日,“龙五”(长阳龙舟坪至宜都五眼泉)一级路控制性工程——长阳清江特大桥合龙,预计今年建成通车,清江两岸将“第一次握手”。 2021年农历春节前,连通长阳与宜昌城区的宜长快速通道基本建成,长阳融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变成现实。2021年324省道鸭子口至资丘段、459省道鸭子口至溜沙口段将建成通车,长阳“四横四纵”交通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底,全县都镇湾镇庄溪至麻池、磨市镇柳家堰至柳津滩等32个项目共计272.1公里乡镇骨干道路升级改造将全面完成。2020年底,长阳15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同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11个乡镇级农村电商交通物流服务站,实现网点覆盖率100%,148个村级农村交通物流服务点,实现网点覆盖率96%。这些农村物流站点通过电商、物流及快递平台的干线运输、线路巡游等,将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往四面八方,将农民需要的生活生产物资配送到家。目前,这个有33.69万常住人口的山区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29461辆。其中农村货车8445台,客车46211辆,摩托车74462台。

以路为“桥”,青山变金山。从海拔几十米清江河谷,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每平方公里 公里的路网体系,加上数倍公路的田间作业道,推动农业七大种植业体系的形成,打造了七张国家级名片。“清江椪柑”等柑橘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年产8万吨,柑农总收入超过3.5亿元 。“长阳茶叶”种植面积达15.5万亩,茶农总收入3.2亿元,年产干茶7000多吨,产值6.8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亿元。“长阳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种芋生产面积达2万亩,芋农总收入2.8亿元。“资丘木瓜”8.7万亩,挂果园已达4万余亩,年产干品5000余吨,产值5亿元。瓜农总收入3亿元元。长阳“资丘木瓜”占全国药用木瓜用量的近70%。“金福红栀”建成基地6万亩,年产鲜栀1.5万吨左右,果农总收入3000万元。“高家堰根艺”发展苗圃5000余亩,从事盆景根艺生产的农户达到1100多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生产销售根艺盆景150万盆,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盆景存量1000多万盆,总值超过150亿元。高山蔬菜年种植面积50万亩,年商品量150万吨,蔬菜产值20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建成蔬菜冷库68家,142台机组,324个库门,总库容量52867立方米。现有蔬菜包装厂4家,深加工企业3家。蔬菜销往华中、华东、华南半径1000公里范围的48个大中城市,以及港澳台及东南亚部分国家。2021年3月25日,最后一台风机最后一片58.5米的叶片,翻山越岭穿越45公里村道,安全运抵海拔1000多米的国家电投云台荒风电场现场。至此,该电场一期工程50台风机,总装机10万kw工程进入尾声。

以路为“桥”,僻壤变乐园。难行的山路,曾经让不少农民把小病拖成大病。现在,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对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乡镇卫生院入村进行一次集中全面体检。对贫困人口,村医每年进行一次家庭体检,慢性病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不断提高的健康水平有效巩固了脱贫的成效。难行的山路,曾经使不少孩子放弃了读书梦。现在,农村公共交通和家庭交通能力的提升,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根本改善。全县乡镇中小学普遍建成寄宿制学校,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1%,应届高中上大学达到92.3%。不断提升的教育事业,有效的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以路为“桥”,乡村变画廊。2019年“五一”, 19.43公里的“美丽宜道”方清路建成。两年来,以这条路为纽带,县乡全方位推动道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及沿头流域水生态治理。建成观赏花坛298个,建设美丽驿站4个,形成路融于绿、人行于景、路景相融,成为宜昌著名的网红打卡路。沿线的郑家榜村土家山寨、土地坡村小秦寨、厚丰溪村岩屋、晒谷坪村蝴蝶谷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沿线5500亩有机茶园、3000亩四季水果、1000亩花卉苗木,民宿50家,农家乐120家等旅游衍生服务全面发展。以路为“桥”,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摄影并文:李亚隆

相关阅读:

脱贫攻坚 | 李亚隆作品:《清江助学摆渡人》

脱贫攻坚 | 李亚隆作品:《脱贫“七叶一枝花”》

会员佳作 | 李亚隆作品:45载3代人爱的传承

会员佳作 | 李亚隆年度影像周记:呼吸2020

会员佳作 | 李亚隆:宜昌“转码”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