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俄亚大村位于海拔在2100米左右,属于热带河谷气候,四周被重重的大山和河流环绕,地势险峻。依山而建,全村200多户人家房屋连成一体,大村古寨的民居形成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远眺望十分壮观。
2/23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伴随着袅袅炊烟,鸡鸣声。村民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3/23俄亚大村的房屋相互挨着,随着山势高低错落,进入一户即可走遍全村。房屋一般为三层,底层养殖牲口,二层住人,三层放东西。每家的门口,都会放置一个独木的梯子,据说这样的梯子因为可以很方便地推倒或挪动,还可以用来防匪防盗。
4/23俄亚的建筑,是用石头垒基,建成城堡式楼房,但各家各户房顶相连,可以相互往来。图为几家人在房屋顶上聚会,小孩子在给长辈斟添自酿的黄酒,当地人十分喜欢喝这样的米酒,并亲切称这种酒为“八加一”。
5/23在俄亚大村每家每户中,火塘是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睡卧、乃至祭祀神灵的重要活动场所。
6/23俄亚纳西族还有“成人礼”的习俗,每年村里凡有年满13岁小孩子家庭,都要举行“成人礼”仪式。女孩和男孩的仪式分别称为“穿裙子”“穿裤子,这样的仪式在俄亚大村百余年来,世代相传。图为2023年1月17日,男孩边马杜基年满13岁,家人为其举办成人礼活动,奶奶正为他穿上象征成人的纳西族服装。
7/23外人进入古寨,就像闯入了世外迷宫,难寻出寨通道。村寨依山而建,道路狭窄道路只能供行人和牲畜行走。俄亚的所有东西都显得很原生态,生活交通工具也大多数用骡子驮。图为阿次牵着马带着妹妹准备出门去山上干活。
8/23马和骡子是俄亚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村民出行都靠它。图为在满崎岖的山路上家长让孩子们骑行骡子。
9/232007年俄亚大村才通了连接外界的公路,从而才逐渐被外面世界所认识,图为从远处运来的物资只能在村口卸货。
10/23除了马帮驮运外,村民还自建了缆车溜索装置,可以将河对岸的物资运抵村庄。再由骡马运送到各家。图为村民使用原始的方法自建的溜索缆车转盘。
11/23俄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的是养殖,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数量不等的羊、猪、骡子等。近年来,部分人将原本养在底楼的牲口放置到废旧的老房子进行养殖,使得人居与牲口分开,从而改变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图为前往圈舍投食的村民。
12/23俄亚的民族服装从纺线到织布再到裁缝都是妇女们自行完成。老人是这一传统技艺的主力军。繁琐的工艺让很多年轻人不在去进行学习。图为纳西族阿妈正在利用传统的织布机在织布。织出的布匹除了自用一部分自用外,其他的可以用于置换别的物资或用销售。
13/23村前唯一的一块空地,是村民堆放建筑物资的场地,村民盖建房屋需要的材料等都在这里加工好再用骡马拉运到村中。
14/23俄亚大村的房屋结构全部为木材和石头垒成,使用的石块砂石全部就地取材,村旁的河道就是所需建筑材料的源头。图为从河道挖取河沙的村民正从简易的临时木桥上通过。
15/23特殊的房屋结构让村中空间异常狭小,几乎每家都没有多余的空地。图为孩子们在自家狭窄的空地上搭建的简易篮球架进行玩耍。
16/23闲暇之余村里的老人也会聚在一起烤太阳和拉家常,并和穿梭于村寨的行人打着招呼。
17/23村口的简易桌球室是村民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时而马帮从旁边经过。丝毫不影响玩桌球的人们。
18/23俄亚大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自成风格的民族为特色,成为当地旅游牌的两大亮点。现在村上已陆续建起了接待游客的客栈和餐厅。图为村干部高若带头建起了名为“茶马驿”的客栈,他正和朋友一起在为自家客栈架设电线。
19/23网络时代的到来,村里很多年青人学习了抖音直播,她们向外面宣传介绍俄亚大村风土人情外,利用粉丝的点赞和赠送礼物也从而获得一些收益。图为19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在村子里利用抖音平台在做直播,据了解村中从事直播的年青人就达到30-40人。
20/23纳西年是而亚大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期间,纳西人会举办很多祭祀活动,比如祭祖、祭天、祭神。纳西族的春节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盛况非凡。
21/23新年将至,家中妇女找出自己的民族服装,在很多新年仪式中他们都将穿戴自己的民族盛装前往。
22/23新年,村民宰牛、杀猪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23/23纳西古寨·秘境俄亚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将纳西文化常态化于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使得纳西民族文化在此得以长久传承。图为新年中,孩子们利用得到的压岁钱购买玩具枪,并将停靠在村边拖拉机当做战车在玩打仗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