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坚创作的这组作品时间跨越超过40年。反复品读不禁让我对德国摄影大家奥古斯特·桑德1931年就写下的对摄影的精深理解:“通过摄影,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现实传达给地球上所有人,如果再加上时间,我们就有修正世界历史的能力”再生唏嘘、慨叹!时间真是摄影最好的朋友。
岁月包浆的痕印、地域水土的浸润、自然率性的视角、真挚朴素的情感让这组作品弥漫着穿越、趣味、闲适、旷达的气质。平实中蕴含深意,细微处映射辽远。
摄影人的创作大多与他的思想情感、人生阅历是一致的。 林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不久就跟随父母从成都迁到贵州,虽然年少多艰辛,但何尝不是一笔理解人生的财富。不论怎样,这代人仍然可谓生而逢时,林坚更是幸运的。时代的红利让他事业有成、人生充实,社会的发展变迁、浓郁的地方风情更提供了丰富的拍摄内容。衣食无忧后的摄影首先是拍摄给自己的,拍摄看到的、更要拍摄经历过、思考过和想表达的。气定神闲让林坚的照片少有功利浮躁,多了自在随心。
许多创作,需要在冥思苦想中寻求价值,但面对生活的纪实摄影,却可以凭借对现实不变的真诚关注、目光直击和瞬间撷取厚积成势,时间越久,价值越大。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中国一大批摄影人就是这么做的、这样成名成家的。虽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作方位、路径,也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发现定格巨变的现实,但这一代摄影人没负时代、未辱使命,个体实践早已不是小我的成功,而是成就了记录中国社会壮阔发展的珍贵文献、国家记忆。每个人的影像虽是溪流,汇聚起来已浩瀚成海。
林坚经常说,受前辈朱宪民影响最大。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为精神的契合与心灵的共鸣,不断锤炼出成功的纪实摄影家大都具有的禀赋与才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平民化的视角,对土地的依恋、百姓的怜爱;保持敏锐,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时代、文化的隐喻,眼到手到扎实的基本功力,还有对摄影始终如一的痴迷执着。
贵州贵人贵事贵情,40余年,林坚像匍匐大地的种子一样,将根系深深扎进属于他的土壤,又将枝叶努力伸展向四周蔓延、繁茂。40余年,多彩贵州翻天覆地,他的影像日渐丰厚,呈现出时间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超越时间,成为恒久的存在。
文:车铃儿
摄影: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