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  
搜索

会员佳作 | 王日升:自制大画幅相机是一种情怀

2025-01-22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Lee.W

我人生中拍的第一张照片,是一张一寸黑白照,是15岁那年我骑着自行车到离家30里外的县城一家叫东方红的照相馆拍的。

第二张照片,是初中毕业时全班合影,也是黑白照。

1986年夏天,同样用蒙着黑布的木头架子相机,我拍了高中毕业合影照。

上了大学后,人们拿着135相机和120相机拍的黑白和彩照虽然美观,但我总觉得这些先进的相机拍的照片不如那种老式木头架子相机拍得细腻。究其原因,是因为那种老式座机底片大。

1988年秋天,我利用暑假期间跟着哥哥们干装卸挣的100多元钱,又跟高一级的老乡同学借了100元,共花了246元买了一台青岛-6半傻瓜相机,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补贴生活所需。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

1993年前后,我偶尔得到一本介绍大画幅相机的香港摄影杂志,对里面介绍的仙娜大画幅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照着样子做。对我来说,大画幅相机的原理和结构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我凑齐了各种部件后就开始制作大画幅相机。我记得当时相机制作出来,就给当地大学生拍了张班级合影。虽然因镜头原因清晰度不理想但得益于底片大,照片很细腻。我记得当时相机制作出来,我用它给当地大学生拍了张班级合影。虽然因镜头原因清晰度不理想但得益于底片大,照片很细腻。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一直到2007年,我在杭州街头报亭里买了一本摄影杂志,里面有大画幅相机的介绍,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做大画幅相机的梦想。经过努力,我终于手拿铅笔一笔一笔、一个尺寸一个尺寸(含公差)地画完了整套图纸。接下来,我便找人加工,最终做出了一台相对完整但仍显简陋的大画幅相机。当透过毛玻璃看到镜头的成像时,那略带夸张的色彩和空间透视感,让我颇感震撼。

2008年,我人生中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大画幅相机诞生了。与10年前的那台比起来,这台更加完整。此后,我用这台相机拍出的照片还发表在了摄影类专业媒体上,而且因为新设计的大画幅相机调焦结构独特,我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到2012年前后,由我设计而生产制作的frica大画幅系列相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已经非常成熟了,规格型号从4x5英寸逐渐发展到5x7、8x10、11x14、16x20、20x24英寸普通规格及4x10和12x20英寸比较特殊规格的大画幅和超大画幅相机。最近两三年,我开始在大画幅相机的美观和轻便上下功夫,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

如今了解和熟悉大画幅相机的人并不多,但由于大画幅相机底片大,画质细腻,影调丰富,且大画幅相机有很多技术动作可以调节,因此仍有不少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艺术家在坚持使用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自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今天我们对大画幅相机的热爱执着和坚守,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

王日升,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企业家摄影家协会会员。810大画幅作品《六月西湖》入展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2021浙江省大画幅摄影作品展”(8*10反转片放大至1.8*1.44米);近年来多次在全国专业摄影刊物发表作品文章及摄影活动中入选获奖。

分享

访问  :  电脑版  |  手机版